首页
图书馆打造劳动教育实践新课堂
时间:2025年04月29日 来源: 作者:

在国家大力倡导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召之下,根据学校统一部署,图书馆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,本年度再度承接智能工程学院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,为学生搭建起成长与锻炼的新平台。本次课程共组织700余名学生参与,旨在让学生们沉浸式体验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,于点滴实践中厚植劳动意识,培育服务精神,增强对知识资源的尊重与珍惜。

课程筹备阶段,图书馆老师根据学生特点与教育目标,结合图书馆岗位需求与学生认知特点,精心设计“理论学习—技能培训—岗位实践”阶课程体系。在理论教学环节,系统讲解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》基本规则、图书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规范及公共空间服务标准,帮助学生建立“劳动背后是知识管理逻辑”的认知框架。力求每一个环节都能精准对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,确保学生们学有所思、学有所获。

实践环节以“真实工作场景+分组轮岗制”展开,学生分组参与不同区域的劳动任务,依次参与三大核心岗位实践:

书架管理岗:学生跟随图书馆老师学习“三级排架法”,即先按大类(如G类教育类、TP类计算机类)区分书架,再按书次号顺序排列,最后调整书籍间距至统一标准。面对索书号为“TP311.138SQ/2023”与“TP311.138SJ/2023”的相似书籍,学生需细致核对作者首字母差异,确保书架陈列整齐有序。

图书加工岗: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图书入库工作,首先按“文学类”“工具书类”等初分大类,并分配库室,接着使用无线扫码枪逐本录入ISBN号,最终形成可追溯的电子档案。不少学生感慨:“原来每本书的‘身份证’需要这么多道工序来制作。”

环境维护岗:学生使用清洁工具对书架、桌椅进行细致清理,遵循“由高到低、由内而外”原则,重点清洁书架底部积灰,并在清洁同时将书籍推齐、书挡压紧,对阅览桌椅进行消毒擦拭,为读者营造整洁舒适的环境。

参与实践的学生们反馈,通过此次劳动实践,他们不仅学会了图书分类、上架整理等实操技能,更亲眼见证了图书馆海量藏书之后的系统化管理流程。不少学生坦言,当以“服务者”身份亲身参与图书管理工作时,才真切感受到图书馆员每日重复繁琐而专业的日常工作背后的辛劳。他们表示,未来会更加自觉地尊重图书管理规则,比如按索书号归位书籍、保持阅览区整洁,从自身做起守护公共知识空间的有序运转,让对劳动价值的认知转化为日常行动的自觉。

此次课程突破传统劳动教育模式,将实践融入文化服务场景,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知识管理的严谨性,同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与责任感。这种收获既具有现实实用性,又有长远的价值观引导意义,为大学生成长为“懂劳动、会劳动、爱劳动”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。


地址: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学院路8号

邮箱:xxxytsg2012@163.com 邮编:030800 晋ICP备10201225 晋公网安备 14072602000154